食品包裝是什麼?材質、技術、未來趨勢 3 分鐘一次看!

夾鏈袋的專家
東億森實業

東億森實業擁有 40 年包裝袋製造經驗,專注於提供客製化服務,提升商品質感並解決分裝困難。

目前正積極推動環保轉型,提供包材減塑與減碳方案,幫助企業實現 ESG 永續目標。

文章目錄

什麼是食品包裝?

「食品包裝」在現代食品市場中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它不僅僅是單純的包裝用途,更是包含了食品的保鮮度、防腐、延長保鮮期、抵抗外界污染,確保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保持產品的完整性。

甚至一個良好的食品包裝設計,還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增強品牌形象與質感,是品牌選傳理念與銷售的重要環節之一。

現代的塑膠薄膜消耗量當中,幾乎 90% 都是應用於包裝市場中,而其中食品包裝的用途就佔據了約 35%

其比例比我們想像中來的更高,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保護食物品質與安全

食品包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保護食品,並且確保食品的品質不會受到外界污染,因為當食物暴露在空氣中,容易滋生細菌。

例如梭狀芽胞桿菌,甚至是較為危險的肉毒桿菌毒素等,透過食品包裝的正確使用,能夠有效隔絕空氣和污染物,防止細菌滋生,保障食品的衛生和安全。

延長食物保鮮期與防腐

食品包裝主要的功能是延長食物保鮮期與達到防腐效果。
(圖片來源:Photo by Elsa Olofsson on Unsplash

延長食物保鮮期以及達到防腐的效果是食品包裝的重要功能,不僅能夠減少食物的浪費,也可以延長食物當中的營養價值。

一般來說,食物長時間暴露在空氣當中就容易因為氧化作用,進而導致食物出現變質,造成品質大幅下降。

透過食品包裝的技術,可以降低氧氣跟食物的接觸程度,同時抑制微生物附著、細菌滋生。

方便儲存與運輸

食品包裝也是儲存與運輸過程中的重要關鍵,有效的包裝設計可以讓食品在不同條件之下存放,避免受到潮濕、光線和溫度變化的影響。

同時也可以透過食品包裝材料的選擇,讓食品在長途運輸過程中保持完整,提高食物的耐受性。

這對於食品製造商、零售業者以及消費者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

增強品牌形象與理念傳遞

食品包裝就如同一個產品的門面,也常會形成消費者對品牌的第一印象

因此對品牌而言,能否清晰地將品牌理念與願景傳遞給消費者,是建立品牌認知與客戶忠誠度的核心環節。

企業可以透過包裝本身的視覺設計、文字內容以及產品體驗,讓消費者收到品牌的價值觀、使命和承諾。

甚至是對於生活品味的追求,讓消費者對該品牌留下獨特且深刻的印象。

這種傳遞方式不僅能增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聯結,還有助於強化品牌在市場中的地位,提升競爭力,並且長期吸引具有相同價值觀的忠實顧客。

四種常見的食品包裝材質

一、塑膠食品包裝

塑膠包裝的類型相當多元,例如塑膠瓶(如飲料瓶、醬料罐)、塑料包裝袋(如洋芋片、餅乾或糖果等袋裝食品)、透明夾鏈袋(適用於分裝食物、剩餘食材、零食等)、保鮮袋(如真空保鮮袋、保鮮捲等軟包裝)等,都是屬於塑膠食品包裝常見的種類。

二、金屬食品包裝

金屬包裝包含鐵罐、鋁罐,最常用於罐頭食品、汽水飲料、玉米罐等,這些都屬於金屬材質的食品包裝。

金屬包裝包含鐵罐、鋁罐,最常用於罐頭食品、汽水飲料、玉米罐等
(圖片來源:Photo by Ignat Kushanrev on Unsplash

三、玻璃食品包裝

常見的玻璃包裝有飲料瓶、酒瓶、牛奶罐、油罐等,這些玻璃包裝的最大特色與優點是玻璃對於食品幾乎不會生任何化學效應,而且透明度高,可以讓消費者清楚看見內裝的產品,也較容易確保包裝內容物沒有產生變質問題。

四、紙質食品包裝

紙類包裝用途相當廣泛,像是牛皮紙(如烘培食品、糕點食品等)、蜂巢紙(通常是在需要運送食品時使用),以及各式紙盒(如便當盒、餐盤、冷凍食品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相當常見的食品包裝材質。

四種食品包裝材質的總整理

食品包裝材質常見應用
塑膠飲料瓶、醬料罐,洋芋片、餅乾或糖果
金屬汽水飲料、玉米罐
玻璃酒瓶、牛奶罐、油罐
紙質便當盒、烘焙糕點食品

食品包裝技術常見的五大類型

一、真空包裝

透過特殊的微通道紋路設計,能迅速的排空包裝內的空氣,減少氧氣含量,以延長食物的保鮮期。

真空包裝採用多層的結構,可以有效阻擋水分和空氣進入,讓食物部會受潮和變質。

而且這種包裝很結實耐用,可以承受高溫蒸煮、低溫冷藏,甚至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

二、脫氧包裝

脫氧包裝就是把大部份的氧氣去除,達到抑制微生物生長。

通常會加入脫氧劑(如鐵粉脫氧劑),它能吸收包裝內殘留的氧氣,使氧氣的比例降至為 0%。

這種包裝通常適合乾燥食品、烘焙食品、肉類與加工食物。

脫氧包裝與真空包裝不同之處在於脫氧包裝就是把大部份的氧氣去除,達到抑制微生物的效果。

真空包裝是把所有的氣體都抽走,同時因為大氣壓力會壓縮產品體積,食品都可能會變成高密度的狀態。

三、防潮包裝

防潮包裝是一種能有效阻隔水分的包裝,防止外界濕氣影響產品品質。

這種包裝特別適合食品、藥品或電子零件等,容易受潮而變質的產品。

常使用的防潮包裝例如:乾燥劑、防潮包,並搭配採用密封或真空的包裝袋,以更好地保護內容物。

四、調氣包裝

調氣包裝是一種「調整包裝內氣體比例」,以延長食物保存期限的包裝技術,也稱作氣調包裝。

與真空包不同的是,調氣包裝不會完全抽空包裝內的氣體,而是注入特定氣體,常見如:氮氣(N₂)、二氧化碳(CO₂)。

由於微生物需要氧氣才能生長,因此加入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可以有效降低氧化反應,抑制微生物生長,並保持食物原本的顏色、風味與口感。

調氣包裝廣泛應用於新鮮肉類、蔬菜水果、海鮮、烘焙食品等。

例如:紅肉包裝會加入少量氧氣,讓肉保持鮮紅色;餅乾與堅果則充入氮氣,防止變質變軟。

五、緩衝包裝

為了避免產品於運送過程中碰撞損壞,會使用緩衝包裝來保護產品。

緩衝包裝採用軟性或有彈性的材料,如:緩衝氣泡布、雙層袋中袋、氣柱捲材等。

這些材料能提供良好的減震效果,應用於易碎食品(如雞蛋、餅乾)、液體與玻璃瓶裝食品,或是水果。

使用緩衝包裝不僅能降低產品破損率,提升物流安全性,還能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為了避免產品於運送過程中碰撞損壞,會使用緩衝包裝來保護產品。
(圖片來源:Photo by Kier in Sight Archives on Unsplash

統整五大食品包裝技術

包裝類型技術適用食品優點
真空包裝抽取空氣,使內部接近真空肉類、海鮮延長保鮮,防止氧化
脫氧包裝加入脫氧劑吸收殘氧乾燥食品、烘焙食品防止食品變色、變味
防潮包裝多層防潮材料餅乾、奶粉、茶葉保持乾燥
調氣包裝注入特定氣體(N₂、CO₂)生鮮肉類、蔬果、即食食品保持食品顏色與風味
緩衝包裝氣泡袋、珍珠棉易碎食品防震減壓,確保食品完整

近年的食品包裝趨勢

一次性塑膠限制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高漲和法規的推動,各國政府紛紛出台限制一次性塑膠的政策,使食品包裝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變革。許多常用的一次性塑膠製品,例如塑膠袋、吸管和餐具等,因難以自然分解,逐漸成為環境污染源,對生態環境構成極大威脅。

為減少塑膠污染,台北市自 2019 年起已在公共場所、學校、百貨公司、大賣場和部分餐飲場所禁止提供一次性塑膠餐具。同時,許多品牌也積極轉向使用可回收、可重複利用或可生物降解的替代材料,並鼓勵消費者攜帶環保杯和餐盒,甚至提供環保折扣以降低塑膠需求 [1]。

環保包裝

環保包裝是近年來食品包裝發展的重點之一,這股趨勢正逐漸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方向,推動食品業在材料選擇使用可回收、可降解或可再利用的包裝材料,例如植物纖維紙、木片、甘蔗、蘆葦、麻、稻草、稻殼、可堆肥材料和可重複使用的容器等。

除此之外,在包裝設計上也更具創新性與永續性,部分品牌設置採用「裸包裝」的概念,盡所能的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不僅能讓產品以最自然的狀態呈現,還可以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負擔。未來,環保食品包裝將成為食品行業的主流趨勢,從根本上改變食品包裝的設計、選材和製造流程,對整個供應鏈帶來深遠影響。

簡約設計

伴隨著一次性塑膠限制與環保意識抬頭,更多的品牌開始注重簡約、乾淨、輕量化的設計,相較於過去的食品包裝,近年的趨勢更著重於直觀地呈現產品的真實感,通常會選擇純色的背景、清晰的字體和精緻的排版,並且重點強調產品本身的訊息,例如產地、成分和營養標示等,減少額外多餘的裝飾。

這樣的簡約設計風格越來越受到大家歡迎,不僅能夠強化品牌的形象與理念,還能夠帶給消費者專業和高品質的印象,相當符合當代消費者對健康與透明化的需求,對於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也是相當重要的工具。如此一來,食品包裝不只能為視覺上的享受,更是能夠充分傳達品牌對品質的承諾。

食品包裝推薦東億森實業

本篇文章我們分享了食品包裝是什麼,常見的 4 個食品包裝材質,以及 5 種食品包裝技術,最後則是分享了近年的食品包裝趨勢,可以觀察到,除了透過簡約設計來增強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環保政策的推動與環保包裝材質的應用。

東億森實業致力於「協助客戶提升商品包裝質感、解決工廠商品分裝問題」,同時也正積極研發環保永續包材,讓每個客戶不用苦惱於環保包裝上的煩惱,你想打造環保又吸引消費者的食品包裝嗎?歡迎聯繫東億森實業

公司東億森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高雄市大寮區溪寮路78-25號
電話07-6521515 / 07-6524107
傳真07-6527575
官方LINEhttps://page.line.me/tur2013t

參考資料

[1] 【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109年5月1日起 臺北市量販店內用不得提供各類免洗餐具

» 更多推薦:

【拳擊手綁帶是什麼?該如何使用?】拳擊手綁帶完整指南
【健身腰帶使用指南】教你正確的使用腰帶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