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分解塑膠是什麼?
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定義
生物可分解塑膠是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的塑膠材質。
傳統的塑膠材料不能被微生物分解,而生物可分解塑膠在自然或堆肥環境中,當濕度、溫度達到一定的條件時,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最後還原成二氧化碳和水。
之所以稱為生物可分解塑膠,是因為它的原料通常來自天然可再生資源,例如:玉米澱粉、甘蔗、木薯或植物油。
生物可分解塑膠的標準
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國際標準有很多,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會使用不同的標準。
以歐盟的標準(EN 13432)為例,這是針對包裝材料所制定,生物可分解與可堆肥的標準 [1]。
- 塑膠材料應通過重金屬檢測,並且在「控制環境條件的堆肥」中存放三個月後,必須要有 90% 崩解成小於兩毫米(mm)的碎塊。
- 塑膠中 90% 的有機質在 6 個月內能被轉換成二氧化碳。
- 最後是將此堆肥用於生物毒性測試,確認植物是否能於其中生長良好。
生物可分解塑膠的認證
上述提到的符合標準只是一種基本門檻,代表產品達到了技術規範。
而獲得認證才能讓消費者、政府機構、企業夥伴等,能夠真正信任產品。
因此,即使產品符合 EN 13432 標準,若要獲得認證,企業仍需主動向認證機構申請,並接受產品測試與文件審查。
最終審核通過後,才能正式使用該標章。
目前常見的國際認證有:
- 美國 BPI Certificate
- 歐盟 DIN Certco Certificate
- 日本 JPBA Certificate
PBAT 是什麼?
PBAT 的全名
PBAT 的全名是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
是一種以石化原料製成的聚酯,屬於熱塑性的生物可分解塑膠。
PBAT 的特性
PBAT 材質可在堆肥環境中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產生持久污染。
PBAT 具有類似於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柔軟度,可用於製造塑膠袋、薄膜等。
PBAT 的應用
PBAT 的應用廣泛,可應用於塑膠袋、包裝材料與農用地膜等。
PBAT 的優缺點
PBAT 的優點是,可在堆肥環境下分解,而且不會造成塑膠污染。
加工性與柔韌性皆良好,適合做許多廣泛應用。
缺點則是 PBAT 的生產成本較高。
可降解、可生物分解、可堆肥有什麼差別?
當我們談到「可降解」、「可生物分解」、「可堆肥」這三個詞,其實它們都和塑膠(材料)能否在自然環境中分解有關,但每個詞的意思和方式有些不同。
可降解
可降解是指材料在特定條件下(如光、熱、水)發生降解,分解成較小的碎片或微粒,而過程中可能不涉及微生物。
例如:光降解塑膠在陽光下會逐漸碎裂,最終分解成為微小的塑膠微粒,但不一定被完全分解為自然界可吸收的物質。
可生物分解
可生物分解是指材料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最終變成自然界中的無害物質,如二氧化碳、水或有機物質,這是一個環保的分解過程,
可堆肥
可堆肥是指材料能夠在「堆肥環境」中被微生物分解,在特定的堆肥條件下(如溫度、濕度、時間)可以被完全分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最終產物是富含有機養分的堆肥,可直接應用於農藝或園藝,對於環保有更積極的作為和貢獻。
特性 | 可降解 | 可生物分解 | 可堆肥 |
分解方式 | 不一定需要微生物 | 透過微生物 | 堆肥條件下透過微生物 |
需要條件 | 無特定條件 | 溫暖、濕潤、通風環境 | 溫暖、濕潤、通風環境 |
分解時間 | 可長可短 | 需要一定時間分解 | 解通常在幾個月內 |
對環境影響 | 可能會產生有害物質 | 無害 | 無害並可轉化為堆肥 |
環保包裝的未來,東億森實業協助企業實踐永續包材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提升,PBAT 及生物可分解塑膠成為綠色包裝趨勢,能有效減少塑膠污染,並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
企業若想導入環保包裝,選擇專業供應商至關重要。
東億森實業擁有 40 年包裝袋製造經驗,提供 回收再利用包材、工業堆肥材料及家園堆肥無塑材料,協助企業邁向 ESG 永續發展,共創綠色未來。
公司 | 東億森實業有限公司 |
地址 | 高雄市大寮區溪寮路78-25號 |
電話 | 07-6521515 / 07-6524107 |
傳真 | 07-6527575 |
官方LINE | https://page.line.me/tur2013t |
參考資料
[1] 為什麼要禁用生物可分解塑膠?受法規與民眾影響的循環經濟難題——《科學月刊》 – PanSci 泛科學